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企业库>其它资讯>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2013年上半期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总结

来源:小猫牌电缆.天津市电缆总厂橡塑电缆厂 2013年08月21日 22:38

2013年上半期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总结

 电线电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是电工电器行业仅次于汽车整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行业年产值已超9000亿元。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对世界电线电缆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水平与电线电缆产业的重要地位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质量问题对安全、环保和健康带来较大隐患。同时,电线电缆总体产能严重过剩,普通电线电缆生产装备利用率普遍不足40%;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无序过度扩张,市场竞争不规范。这些问题势必制约电线电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电线电缆分类及企业盈利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电线电缆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按用途分类,主要产品包括电力电缆、裸导线、绕组线、电气装备用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电线电缆产品按电压等级划分,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等不同电压等级。在我国,110KV以下的电压被称为配电电压,完成对电能进行降压处理并按一定方式分配至电能用户的功能;110KV—1000KV之间的电压被称为输电电压,完成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功能。输电电压中,110KV—220KV之间的电压为高压,330KV—750KV等级的输电电压为超高压,1000KV交流及直流正负660KV以上等级的电压被称为特高压。

  电线电缆行业管理组织为中国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进行行业自律性管理、代表和维护电线电缆行业的利益及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制定电线电缆行业共同信守的行规行约等。

  普通线缆企业主要是通过赚取加工费来获得利润。企业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一般以铜杆的采购价格加上一定比例毛利作为销售价格。回款方面,客户主要采用阶段付款模式,如“2—5—2—1”模式,即合同签订后先付20%的预付款,产品交货后付50%,产品安装完成后付20%,余下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满后付清。这种回款模式要求线缆企业必须合理规划现金流量,避免资金周转困难。在铜杆的采购方面,采购价格有的采用现价模式,有的采用铜铝现货价加铜铝杆加工费的定价模式,不同的采购与销售模式使得线缆企业在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时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敞口。

  电线电缆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电线电缆行业对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大。受铜、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影响,线缆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资金紧缺,资金链吃紧成为制约中小型线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线缆企业的兼并重组、资金整合成为必然趋势。

  设备整合

  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源。而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很多业务都是偶然性、不经常发生的。因此,企业部分的生产设备就会长期闲置。资源的闲置是zui大的浪费。所以企业要认真分析相关设备的利用情况,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线进行整合。

  2013年5月6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及相关产业和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于质检总局,引起媒体关注。《意见》传达出的核心精神是通过产品质量监管、产业政策约束和引导等综合整治,提升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这一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私下将这次综合整治比喻为“一场风暴”,但更多看法认为,这将是一场为期不短、深层次、有条不紊的慢功夫。不会是又刮“一阵风”。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