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分析测试方法>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电加热换热器技术方案

  • 资料类型

    docx
  • 文件大小

    19.8KB
  • 浏览次数

    2472次
  • 上传时间

    2016年11月01日
关键词
智能监测换热器,智能监测换热器工作原理,智能监测换热器工作原理,智能监测换热器工作原理,智能监测换热
上传者
北京同德创业科技有限公司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设备技术说明

1、智能监测换热器工作原理

电加热监测换热器是模拟生产装置中热交换器的操作参数设计的,其安装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旁路上,换热管采用与生产装置换热器相同的材质,利用设备自身产生低压蒸汽作为热介质,对循环水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对流经监测换热器的循环水的水流量、进水口温度、出水口温度、热介质温度的监测,测试出污垢热阻、污垢沉积速率和粘附速率;采用腐蚀挂片对腐蚀率进行不间断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来评定循环水系统投加药剂的性能,调整循环水化学处理方案,确保循环水系统对装置中的换热器结垢和腐蚀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从而使生产装置的换热器得以长周期的稳定运行。

2、设备主要零部件材质及说明

(1)、设备主体:设备整体为一体式碳钢喷塑柜式结构;主体水路截止阀和管线采用碳钢材质,在循环水进口处配有过滤器。蒸汽回路管线为不锈钢材质。

(2)、模拟换热器:模拟换热腔为304不锈钢材质,管程结构,拆装简单可靠,结构为列管式,内三角形排列3根监测换热管;全不锈钢304材质,*的结构设计,无须拆卸法兰可抽管分析,简单省时,密封可靠。换热管尺寸为Φ19×2×1250mm,有效换热长度为1177mm,每根试管的有效传热面积为0.055m2,流经每根试管的冷却水流量为636kg/h,管内水流速为1.0m/s,材质采用20号碳钢材质。换热管的外壁采用不抛光镀铬处理要求厚度不小于50μm。以消除壳侧流体腐蚀的影响。

 (3)、挂片器:由304不锈钢材质和钢化玻璃制作而成,封盖为非金属金材质。拆卸方便省时,共设计2组,可安装不同型号的试片12片,分别安装于进口、出口水管路上。

 (4)、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由6mm的304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外壳并进行保温,保温层厚度≥2mm。配置6组3.5KW的电加热棒,同时配置固态继电器,加热棒通过与蒸汽温度连锁,实现PID控制,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饱和蒸汽(102℃±1℃)供换热器使用,水侧壁温为75-85℃;该发生器实现自动控制,保证供给换热器的热源稳定和持续。蒸汽发生器用水:200L(开始运行时人工注入到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内,以后2-3个月补加一次)电导率:≤10us/cm。

(5)、控制箱材质为碳钢喷塑,尺寸为:500*300*650。在控制箱中显示进口温度、出口温度、蒸汽温度、总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

四、设备主要功能

1、通过腐蚀速率测试仪和污垢热阻测试仪自动在线检测循环水腐蚀速率、点腐蚀趋势、污垢热阻、污垢沉降速率,在控制柜中进行显示。还可以通过电加热换热器一定周期的运行,把运行的试片、试管通从换热器上取出,通过人工秤重计算,技术处循环水的腐蚀速率、污垢沉降速率。

2、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在线检测模拟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和蒸汽温度并在电控箱内仪表上集中显示数值。还可以用双金属温度计观察模拟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和蒸汽温度。

3、通过监测换热器自身转子流量计观察装置水流量,控制流经试管水流速度,转子流量计一用一备。这样就便于设备在使用工程中的维护和保养。

4、利用装置自身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换热腔发生换热后多余蒸汽由冷凝器冷却后再返回电加热器,因而本装置在运行时,不仅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几乎无需补水,而且提供的热源更稳定。

5、装置配有安全排空阀。在不进行试验时可方便地将剩余在装置内的循环冷却水排净,以防止菌藻的生成或低温下冻裂。

6、设备配有蒸汽发生器温度异常报警功能,当温度过高时或过低时进行报警,同时自动切断电源,进行自我保护。

7、试验周期可以根据试验要求来定。

 技术条件

1、设备使用条件:-10~50℃;

2、空气相对湿度:<85%

3、日操作时数24小时,年操作时数大于8000小时;

4、电源电压:380VAC(三相五线制)

5、整机功率:开机zui大为22KW,30分钟后约10KW;

6、一般工作状态下,循环水总流量≤2000L/h

                    蒸汽消耗量:≤35Kg/h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