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驮马曾经是北碚的主要运输方式,而滑竿则是主要出行方式。直到1934年北碚才有了条公路——碚青公路。建国后,北碚的交通有了发展,但真正发生巨变的是重庆直辖后的十年内。以前,北碚到主城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如今,走高速15分钟便可抵达主城核心区。曾经的“伪主城”,已经成为了宜居的都市后花园。
以前班车一天一趟
陈秉超,1950年军队转业到北碚军管会,他的命运便与北碚连在一起。他从一般办事员干起,于1983年任北碚区区长,并于1991年退休。
“以前,去市里开会,需提前一天出发,否则根本来不及。”昨日,在北碚区的某小区内,退休老干部陈秉超说,以前北碚到城区距离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交通不便,这个主城区名不副实。
提起北碚的交通,陈秉超介绍,他是在1950年来到北碚的,当时从歌乐山到北碚,给他印象深的就是,路很不好走,他当时坐在车里,整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车就在一条很窄的公路上缓慢行走,“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危险的公路,旁边就是悬崖。”陈秉超说,那时候,北碚的交通不发达,从重庆往返北碚,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得要三四个小时。
“那时候北碚街上很难看得到汽车,就连公交车,也算是‘宝贝’了。”陈秉超称,一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北碚和市区,如果这班车没有赶上的话,那就只有等到第二天才能坐到车了。陈秉超说,那时候如果去重庆开会,就得提前一天从北碚出发,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迟到。
如今已经是后花园
“近10年,北碚交通的发展,我感到很自豪。”陈秉超告诉记者,近年北碚交通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特别是直辖以来:1999年连通江北机场的水两路、北碚至金刀峡的碚金路建成通车;2001年北碚至沙坪坝青木关的碚青路建成通车等。现在北碚已经形成了以212线为主的干线公路网,特别是2002年渝合高速的建成通车,使主城核心区到北碚只需要15分钟。陈秉超说,作为曾经的“伪主城”,现在已经是真正的主城区,而随着轻轨线路直达北碚,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北碚这座都市后花园将会更加宜居、便捷。
打造光电信息产业
北碚区委书记黄波介绍,工业是北碚经济的发动机,也是北碚经济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北碚为利用这个平台,正加强以光电产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业园区建设,如蔡家组团是其中之一。
黄波称,四联LED项目入驻北碚后,可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规模,为重庆拉出一条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LED产业链。北碚区将以项目入驻为契机,完成光电产业规划,争取纳入全国重点建设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打造中国西部光电产业基地。
黄波说,不仅如此,北碚还将大力引入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突出实施光电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制药、软件外包为主的生态工业招商,通过蔡家组团、同兴工业园、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北碚新城、北碚大学城、十里温泉城、水土工业集中区“一团二园三城一基地”平台建设,以科技为“磁心”,工业化为“磁场”,强化产业升级进程中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