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工商联和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举行知名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研讨在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过冬”的问题。
杭州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介绍了华立集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不是采取“冬眠”的办法,消极地面对“寒冬”,而是以“冬泳”的积极姿态,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对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的研发,及时建立抗风险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在“严冬”中能齐心协力有所作为,战胜困难并有所收获。华立集团的“过冬”理念和举措,让人深受启发。
人们在自然界中经常可以看到,冬天由于天气比较寒冷,许多动物就躲在洞里冬眠。有些人也同样如此,由于怕冷就躲在家里,冬天不大出来活动,整天靠暖气片、空调取暖度日,长此下去会导致人的体能下降甚至变得弱不禁风。但有些人甚至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却在冰天雪地脱掉棉衣毛裤,跳进江河、湖塘中冬泳,许多人在冬泳中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增强了体质,连有些老毛病也在冬泳中自然消失了。
在当前全球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时,许多经济学家将其称为企业的“冬天”。面对“冬天”的严寒,有些企业家一看企业有可能被寒流“冻僵”、“冻伤”甚至“冻死”,就采取了“冬眠”的办法:将机器停了、将工人辞退、将厂门关掉,然后躲进温暖的“保险洞”中呼呼大睡。殊不知这种“冬眠”的办法并不保险,机器停了要生锈,职工辞了失诚信,工厂关门仍要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更重要的是人懒散了容易失去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到将来企业的“春天”来临时,你想开动机器,需要一大笔机器设备维修费;想找技术骨干,他已经让别人招去了;想上什么项目,别人都已经投产了,大好的机遇都在你的“冬眠”中从眼皮底下溜走,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造成的“冬天”里,就要像华立集团那样,以“冬泳”的积极态度,去迎接“冬天”的挑战。比如说“外销”产品出口有困难,你生产一点“内销”的产品行不行;原来企业人才缺乏,引进成本较高,现在可不可以到人才市场去“抄抄底”,招一批企业管理、新产品开发或者是有销售资源的人才进企业,为企业增添活力;如果你一家企业资金不足、势单力薄,能不能去找一些同类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以联营的方式维持正常生产。即便是企业确实是一时想不出法子而停产了,你也要做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员的技术培训、设备的维修保养、市场信息的了解……到时机遇来了就能迅速投入生产。与其“冬眠”,不如在“严冬”的冰水中挥动手臂用力搏一搏。
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也是人想出来的,“冬泳”与“冬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企业家应对“冬天”的态度不一样,其终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