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分类
1.2 一般步骤
1.2.1 检测的物理学基础
1.2.2 分析的一般过程
1.3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1.3.1 化工过程分析
1.3.2 生命科学研究
1.3.3 化学科学研究
1.4 可靠性的论证
1.4.1 专一性
1.4.2 精密度
1.4.3 准确度
1.4.4 灵敏度
1.4.5 定量限
1.4.6 线性范围
1.4.7 标准曲线
1.4.8 耐用性
1.5 仪器分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 一般介绍
2.2 基本原理
2.2.1 分子光谱的产生
2.2.2 光谱吸收曲线
2.3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1 电子跃迁类型
2.3.2 常用术语
2.3.3 常见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2.3.4 无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5 蛋白质紫外吸收光谱
2.3.6 核酸紫外吸收光谱
2.3.7 影响吸收光谱的因素
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5 应用
2.5.1 定性分析
2.5.2·有机物结构分析
2.5.3 定量分析
2.5.4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5.5 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红外光区
3.1.1 远红外光区
3.1.2 中红外光区
3.1.3 近红外光区
3.1.4 红外光谱特点
3.2 红外光谱仪
3.2.1 基本组成
3.2.2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3.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3.3 基本原理
3.3.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3.3.2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3.3.3 吸收峰强度的影响因素
3.4 基团频率与特征吸收峰
3.4.1 官能团区
3,4.2 指纹区
3.4.3 主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3.5 基团频率的影响因素
3.5.1 内部因素
3.5.2 外部因素
3.6 试样的制备
3.6.1 液体样品
3.6.2 固体样品
3.6.3 气体样品
3.7 红外光谱的应用
3.7.1 定性分析
3.7.2 标准红外图谱集
3.7. 3 牛黄品质的鉴定
3.7.4 蛋白质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质谱
4.1 基本原理
4.2 基本概念
4.2.1 质量定义
4.2.2 质量测定范围
4.2.3 灵敏度
4.2.4 质量准确度
4.2.5 分辨率
4.2.6 质谱仪分类
4.3 仪器系统组成
4.3.1 进样系统
4.3.2 样品电离系统
4.3.3 质量分离系统
4.3.4 检测系统
4.4 质谱数据
4.4.1 质谱图和质谱表
4.4.2 分子离子峰
4.4.3 同位素离子峰
4.4,4 碎片离子峰
4.4.5 亚稳态离子峰
4. 4.6 重排离子峰
4.4. 7 多电荷离子峰
4.5 分子断裂方式和断裂图像
4.5.1 分子断裂方式
4.5. 2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断裂图像
4.6 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4.6.1 分子量测定
4.6. 2 分子式推测
4.6,3 结构式推测
4.6.4 蛋白质分析
4.6.5 核酸分析
4.6.6 多糖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核磁共振波谱
5.1 基本原理
5.1.1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5.1.2 核磁共振
5. 1.3 弛豫
5.2 化学位移
5.2.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5.2.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5.3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5.3.1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现象
5.3.2 自旋裂分机制
5.3.3 偶合常数及偶合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则
5.4 图谱解析
5.5 核磁共振波谱仪
5. 5.1 核磁共振波谱仪基本组成
5.5.2 常用核磁共振波
本书是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从事仪器分析研究的资深专家历时多年倾心撰写的著作,力求科学、全面、新颖,本书实例丰富、分析讲解透彻,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和参考作用。由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和内容的限制,本书的内容主要为生命科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常用的四大谱学,即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和生物质谱;色谱技术,包括基础理论、简便易行的薄层色谱和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等。
适合作为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工、农学和医药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为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