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T84细胞培养步骤

来源:通派(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05月17日 09:42  

通派生物(上海)细胞库:国内/外细胞供应,种类齐全,质量保证,,100%放心免费售后!
提供细胞和细胞相关的产品,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耐药株筛选、基因敲除株筛选、荧光标记等技术服务。
   
热销细胞:SGC-7901细胞, SGC7901细胞, SH-SY5Y细胞, SiHa细胞, SK-BR-3细胞, SK-HEP-1细胞, SK-LU-1细胞

MEL-1细胞, SK-MES-1细胞, SK-N-MC细胞, SK-N-SH细胞, SK-OV-3细胞, SMMC-7721细胞, SPC-A-1细胞

SRA01/04(HLE)细胞, SW1353细胞, SW-13细胞, SW480细胞, SW579细胞 ,SW620细胞, T/G HA-VSMC细胞

T24细胞, T47D细胞, T84细胞

 

煤经合成气生产高碳化学品和液体燃料的F-T过程。尽管该过程并不,比如,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还消耗大量的水,且产物选择性差,后续处理消耗大量的能量,然而能源和化工界却一直认为该过程不可替代。

如今,这一过程被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颠覆——他们摒弃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混合气体(经纯化),高选择性地获得低碳烯烃。

当CO单程转化率为17%时,低碳烃类产物的选择性达到94%,其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的选择性大于80%,打破了传统费-托合成过程低碳烯烃的选择性zui高为58%的极限(SF极限)。

传统的F-T过程采用金属(还原态)作催化剂。CO分子在金属催化剂表面被活化解离成C原子和O原子,C原子和O原子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氢发生反应,形成亚甲基(CH2)中间体,同时放出水分子。亚甲基中间体通过迁移插入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自由聚合,生成含不同碳原子数(从一到三十,有时甚至到上百个碳原子)的烃类产物。整个反应烃类产物碳原子数分布广,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低。

同时,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氢气来移去金属催化剂表面CO解离生成的O原子,而这些宝贵的氢气是通过水煤气变换(CO+H2O→H2+CO2)获得的,水煤气变换过程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还要释放出大量CO2。

研究人员创制的过程采用部分还原的复合氧化物作催化剂,CO分子在催化剂氧缺陷位上吸附并解离,气相氢分子选择性地与解离生成的C原子反应生成亚甲基自由基,而催化剂表面CO解离生成的氧原子倾向于与另一个CO反应,形成CO2。

与传统的F-T过程不同,在氧缺陷位产生的亚甲基自由基,不在催化剂表面停留或发生表面聚合反应,而是迅速进入分子筛孔道,在孔道限域环境中进行择形偶联反应,定向生成低碳烯烃,大大提高了产物的选择性。通过对分子筛孔道和酸性质的调控,可以实现产物分子的可控调变。

这一突破,通过以CO替代H2来消除烃类形成中多余的氧原子,在反应不改变CO2总排放的情况下,摒弃了高耗能和高耗水的水煤气变换反应,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结构上没有水循环)进行煤转化的新途径,成功地回答了*总理李克强一直关心的“能不能不用水或少用水进行煤化工”的问题。

同时,通过创造性地将氧化物催化剂与分子筛复合,巧妙地实现了CO活化和中间体偶联等两种催化活性中心的有效分离,把传统F-T技术上“漫无目的、无拘无束”生长的“自由基”控制在一个“笼子”(分子筛)里,通过限制其行为,使其zui终变成研究人员想要的目标产物(低碳烯烃)。传统催化反应中活性与选择性此长彼消的“跷跷板”难题,为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南。

新发明的过程除了节水和在工艺上降低CO2排放(缩短流程、降低能耗)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初步评估,在现有的条件下,该过程的内部收益率(IRR)可达14%以上。国内外多家化学公司都对该过程的进一步应用推广非常关注。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