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免疫耐受性与细胞凋亡

来源: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5日 08:47  

在持续性病毒感 染中,特别是遭受先天性感染的动物, 机体内存在大量病毒,病毒血症长期持续,但是机体反应极弱,感染动物也不呈 现明显的临 床症状。这就是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耐受现象。例如先天感染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 小白鼠,出生后始终呈健康状态,但却同时发生严重的病毒血症和病毒尿症,而且几乎全身 细胞都受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感染。当牛胎儿在怀孕前半期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 毒后也发生不明显的终生带毒状态。又如给小白鼠接种乳酸脱氢酶增高症病毒(感染组织), 病 毒在机体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发生价的病毒血症,且常持续终生,但感染小鼠只产生 少量抗体(常与病毒结合为病毒抗体复合物),除少数动物因这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而发生肾小球性肾炎外,感染鼠大多不呈现临床症状。鸡和鼠的白血病以及亚急性和慢 性 猪瘟也常呈现类似的现象,也就是只引起病毒血症,但不呈现临床发病。动物机体能够耐 受如此严重的病毒血症而不发生明显的病理反应,原因何在?胚胎期接受大量病毒抗原,产 生 免疫耐受现象,当然是其主要原因。但在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引起免疫病理的那些病毒感染 中,免疫系统因某种原因而发生抑制,可能也是使机体能够耐受病毒血症而不呈现病理反应 的原因。zui近发现不同品系的小白鼠在感染白血病病毒时,免疫耐受性的发生率和耐受程度 都有 不同,似乎说明免疫耐受性的发生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免疫耐受形成 的机制,目前已经清楚,即成熟的T、B淋巴细胞与它们的特异性抗原相互作用 后发生的克隆缺失(细胞死亡)和功能清除(或灭活);另外,尽管有时出现 成熟的抗原反应性淋巴细胞, 但由于抑制性T细胞等因素的作用,免疫活性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受到抑制,因而也不产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凋亡(apoptosis)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 后启动的自发的死亡过程。凋亡细胞表现为胞浆内Ca2+浓度和cAMP升高, RNA和蛋白合 成增加, 随后染色质凝聚, 细胞质浓缩, 导致染色体在核小体处被切断降解, 形成185bp或 其整数倍长度的DNA片段。降解后的胞浆和胞核, zui终包裹于膜性成分中, 形成凋亡小体(ap optosis bodies), 并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依赖的过程, 并与多个基因的参与有关。某些因素或因 子可以特异地诱导某种或某类细胞发生凋亡; 某些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 当生长因子被撤 除时, 也发生凋亡。 许多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细胞 凋亡属于单个细胞的自杀行为, 不引起局部的炎症, 因此在机体防止病毒的散播和抗病毒感 染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随着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 病毒的复制或增殖随之终止。在无体 液免疫的昆虫及其它原始生物中, 细胞凋亡是其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凋亡不 利于病毒的增殖与扩散。一些病毒在感染靶细胞后, 对宿主细胞的凋亡呈抑制作用, 从而有 利于其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复制。已知bcl2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EB病毒在感 染宿主细胞中诱导bcl2的表达, 并编码bcl2的同类物。腺病毒的E1B 19 kDa蛋白也 具 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对于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已经通过试验得到证实。Cle m等(1993年)用带有突变型p35(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SF21 和幼虫, 发现p53突变型杆状病毒在SF21细胞中的子代病毒产量明显低于其相应的对照野 生 型和可回复突变型毒株。在幼虫体内感染时, p53突变型杆状病毒的半数致死量比野生型和 可回复突变型毒株高出1000倍。Hz1杆状病毒在感染SF9细胞后, 有些持续性感染细胞 虽 然发生细胞凋亡的过程, 但并不zui终死亡。这部分细胞重新形成单层后, 用Hz1病毒再次 接 种感染, 结果发现在曾经发生凋亡的细胞中, 子代病毒的产量明显低于亲代细胞。在流感 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在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动物体内, 已经发现了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 现象。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的主动的防御反应, 还是由病毒引起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激活, 进而导致的宿主细胞的被动损伤? 尚待进一步探索和阐明。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