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LDAR气体检测技术在石化企业应用中常见问题解析

来源:苏州申贝仪器有限公司   2018年07月17日 16:19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实施内容,并从LDAR组织管理、技术准备、项目建立过程、现场检测过程、泄漏维修与复测、LDAR记录与报告、质量保证与控制、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核算8个方面对实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解析,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

石化企业设备密封逸散泄漏是石化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由于逸散泄漏引发的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石化行业逸散泄漏出的许多VOCs也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同时,逸散的物质是原料、中间产物,甚至是产品,这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给现场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带来伤害。

随着社会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国家政府部门对有关环境污染的要求也日益严格。2013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明确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2014年环保部《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全面开展石化行业VOC排查和综合整治,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分析泄漏点信息,同时要求2015年底前,全国石化行业全面开展LDAR工作。2015年11月环保部出台了《石化企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要求企业按照指南要求开展LDAR工作。石化企业开展LDAR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汇总解析,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1LDAR实施内容

LDAR技术实施内容包括成立LDAR工作组、LDAR技术准备、项目建立、现场检测、泄漏维修与复测、记录与报告、VOCs排放量核算、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方面。实施基本流程包括项目建立、现场检测、泄漏维修。

2 LDAR气体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建议

2.1 LDAR组织管理过程

a)牵头部门不明确,职责权利不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参与部门,确保职责权利统一。LDAR工作涉及安环、设备、生产、信息、检测等部门,建议安环、设备或生产部门牵头。

b)LDAR工作实施过程中牵头部门变更,作衔接不到位。应做好工作交接和职责划分,保存和归档相关LDAR资料和数据(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交接后原牵头部门需指导新负责部门人员开展工作。

c)未制定企业LDAR工作管理规定和绩效考核办法。参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制定LDAR工作管理细则,根据职责明确奖惩考核办法。

2.2 LDAR技术准备过程

a)LDAR实施人员培训深度和广度不够,培训效果考核不到位。建议加强企业二次培训,培训人员范围要广,增加培训效果考核环节,如问卷答疑,LDAR技术比武,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等。

b)装置P&ID图收集不全或缺失,尤其是老装置或技改较多的装置较为突出。建议根据装置设备管线现场核对ID图,

对于缺失的设备管线P&ID图,现场手工绘制简图,并按照企业统一的规则给出P&ID图号。

c)个别企业检测仪器配备不当,多数企业无仪器检定证书。炼油装置一般选用FID原理检测仪器即可,化工装置要根据所检测化学物质的响应因子来确定选择检测器(FID或PID)。检测仪器每年要送计量单位检定。

d)检测用耗材配备数量过多或不足,甚至配备不当。如滤膜或过滤器过少,高纯氢气、标准气体配备数量过多或过少,标准气体平衡气为氮气,超过有效期等。应尽量多地配备滤膜或过滤器,标准气体浓度按规定的要求配备,数量以满足检测人员使用为宜,注意标准气体的有效期,平衡气应为空气。

e)装置编码比较随意,无规律可循,并且编码位数不统一。建议按照编码规则统一编制,对于未给出装置编码的,企业可自定义装置编码,但要有相应文件说明,可参考环保部《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新编码规则编码。

2.3 项目建立过程

a)LDAR项目受控范围筛选不当,或遗漏或增多。建议按照受控装置、受控设备及管线受控介质及状态三方面开展受控范围筛选,并注意边界条件、豁免条件。

b)有的P&ID图筛选不当或未进行现场符合性核对,筛选后的P&ID图未进行审核审批。建议加强P&ID图筛选和审核工作,确保P&ID图筛选无误。

c)不可达点(难于检测、限于检测)辨识不当,不可达密封点过多。建议严格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不可达点辨识条件开展辨识工作,对于保温等能够检测的密封点不应纳入不可达点管理。

d)密封点分类和计数方法不当,导致后期数据统计不统一。密封点总计分*类:泵(轴封)、压缩机(轴封)、搅拌器(轴封)、阀门、泄压设备(安全阀)、取样连接系统、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法兰、连接件(螺纹连接)和其它。建议严格按照分类方法和密封点计数方法建立台账,注意阀门、空冷丝堵、开口阀或开口管线、螺纹弯头、三通等计数方法。

e)密封点信息采集表、组件密封点台账等纸质或电子档文件未归档保存,存在丢失现象。建议纸质档文件签字并归档保存,电子档导入数据库并留好备份以备审核查验。

f)密封点台账审核与复核不到位,导致部分密封点信息有错误。建议加强密封点台账审核与复核工作,并由项目建立组组长签字确认。

2.4 现场检测过程

a)多数企业未对化工装置响应因子做分析并应用响应因子。建议根据《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获取化工装置物料组分的响应因子,并使用响应因子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b)检测前仪器准备工作存在不足,如预热时间不足30min,未进行流量检查、响应时间检查、过滤膜片检查与更换等。建议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检测规范要求准备仪器,并做好仪器日常维护和保养。

c)部分企业不能做到每天检测前进行零点和示值检查或校准,每天检测后进行漂移测试。建议按要求开展检测前仪器示值检查或校准,检测完成后进行仪器漂移测试,要求示值和漂移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

d)多数企业未进行气象环境条件检测,环境本底值检测方法不规范。建议根据《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检测环境本底值,并检测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

e)检测方法和检测位置不当,如法兰不是沿边缘环绕检测,而是点测,或离检测位置太远,检测阀门只检测盘根位置。建议严格按照不同密封的检测方法和要求的检测位置开展检测工作,并记录检测大值。

f)检测时间过短,检测到泄漏值后,未等待仪器归零立即检测下一个点或者没有检测到大值就读数。建议检测速度按照规定进行,尤其是发现检测值升高时,要放慢速度,直到检测到大值。检测完成后要等仪器归零后再检测下一个密封点。

g)保温层检测方法不当,或作为不可达密封点不检测。对于有接缝的保温层应当检测接缝处或边缘裸露部位,如果发现疑似泄漏,应当拆开保温层确认具体泄漏部位和大泄漏值。不应作为不可达密封点不检测。对于无接缝、裸露部位的保温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实无法检测的,可确认为难于检测。

h)检测频次不符合标准或有关指南文件要求,目前多数企业还未开展常规检测。首轮检测要求检测全部密封点(除不可达点外),常规检测需要按照国家或地方标准,以及有关指南文件要求,执行严的检测频次要求。

i)标准气体、氢气和仪器管理不到位,部分企业标准气、氢气和仪器分开管理,多数企业将仪器分配到车间,仪器维护保养不到位。建议标准气体、氢气等耗材和仪器集中管理,便于仪器充电、充气、校准和日常维护,仪器使用可实行借出归还登记管理模式。

2.5 泄漏维修与复测过程

a)修复时间未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进行,维修不及时。建议按照下达的维修工单及时开展维修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维修的可列入延迟修复(5天内维修,15天内实质性维修)。

b)列入延迟修复的点比较随意,不符合延迟修复的条件。延迟修复记录未经审核和审批。建议延迟修复记录要符合相关条件要求,并经审核和审批,个别地方环保部门还要求登记备案。

c)复测工作不及时,对修复的质量无法认定。建议根据数据库下达的复测任务及时开展复测工作,评价维修的效果和质量(维修后5日内完成复测,停工检修期间维修的延迟修复泄漏点,需开工稳定和15日内完成复测)。

2.6 LDAR记录与报告

a)LDAR相关记录分散或缺失,保存和管理不到位。LDAR相关记录分散在各个车间或负责人,部分记录缺失,未建立归档、分类、保管、借阅和处置等程序要求。

b)LDAR相关记录内容不完整、不齐全甚至缺少某项记录。建议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做好相关记录,每项记录内容要完整齐全。记录可手工纸质方式、或通过LDAR数据管理平台实现。

c)检测数据记录比较随意,未使用记录表格或记录文件。检测数据未扣除环境本底值。建议记录在记录表或记录文件中,并扣除环境本底值。有手操器自动记录检测数据功能的要按照要求导入导出数据。

d)LDAR工作总结和报告编写质量不高。LDAR报告分为首轮LDAR报告(首轮报告)和后续LDAR报告(常规报告),应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统计相关数据,编写工作总结和报告。

2.7 质量保证与控制过程

a)多数企业未建立LDAR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议编写适用于本企业的LDAR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定细则,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和管理制度要求。

b)多数企业未建立质量保证和控制程序文件,制定控制环节和指标,量值溯源要求等。建议根据LDAR实施流程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程序,控制环节和指标,有量值溯源要求的要严格量值溯源(如标准气体、仪器检定等)。

c)项目建立过程质量控制与保证把关不严。如资料审核、LDAR受控范围筛选、密封点台账审核等。建议根据项目建立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审核流程和要求,并签字确认。

d)常规检测过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不到位。如检测前准备、仪器校准、漂移测试、环境本底值检测、气象环境条件、检测方法和时间间隔等。建议严格控制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并做好质量控制有关记录,量值溯源记录等。

2.8 VOCs排放核算过程

a)部分LDAR技术人员对设备泄漏VOCs核算公式不了解。建议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设备泄漏VOCs排放核算公式,能够计算排放量。

b)不了解排放时间如何确定。建议加强学习和练习,注意有复测值和无复测值两种情况的区别。

c)不可达点过多导致计算VOCs排放量过大。通过计算公式,从原理上理解不可达点对计算VOCs排放量的影响,建立LDAR项目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可达点数量。

3结语

通过对企业实施LDAR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为企业开展LDAR检测工作提供了参考,并帮助企业满足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举一反三,避免问题和不足之处重复出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