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工作原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二)

来源: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06日 17:16  

第四节 细胞计数及活力测定

一、原理 培养的细胞在一般条件下要求有一定的密度才能生长良好,所以要进行细胞计数。计数结果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与血细胞计数相同。

在细胞群体中总有一些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细胞,总细胞中活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叫做细胞活力,由组织中分离细胞一般也要检查活力,以了解分离的过程对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复苏后的细胞也要检查活力,了解冻存和复苏的效果。

用台盼兰染细胞,死细胞着色,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可以区分死细胞与活细胞。利用细胞内某些酶与特定的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也可测定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 

二、仪器、用品与试剂

1、仪器与用品:普通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

2、试剂:0.4%台盼兰,0.5%四甲基偶氮唑盐(MTT)、酸化异丙醇

3、材料:细胞悬液

三、操作步骤

(一)细胞计数

1、将血球计数板及盖片用擦试干净,并将盖片盖在计数板上。

2、将细胞悬液吸出少许,滴加在盖片边缘,使悬液充满盖片和计数板之间。

3、静置3分钟。

4、镜下观察,计算计数板四大格细胞总数,压线细胞只计左侧和上方的。然后按下式计算:

细胞数/ml=4大格细胞总数/ 4×10000

注意:镜下偶见由两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应按单个细胞计算,若细胞团占10%以上,说明分散不好,需重新制备细胞悬液。

(二)细胞活力

1、将细胞悬液以0.5ml加入试管中。

2、加入0.5ml 0.4%台盼兰染液,染色2一3分钟。

3、吸取少许悬液涂于载玻片上,加上盖片。

4、镜下取几个任意视野分别计死细胞和活细胞数,计细胞活力。

死细胞能被台盼兰染上色,镜下可见深兰色的细胞,活细胞不被染色,镜下呈无色透明状。

活力测定可以和细胞计数合起来进行,但要考虑到染液对原细胞悬液的加倍稀释作用。

(三)MTT法测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

活细胞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可使MTT分解产生兰色结晶状甲赞颗粒积于细胞内和细胞周围。其量与细胞数呈正比,也与细胞活力呈正比。

l、细胞悬液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2、沉淀加入0.5-1ml MTT,吹打成悬液。

3、37℃下保温2小时。

4、加入4—5 ml酸化异丙醇(定容)。打匀。

5、1000 rpm离心,取上清液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570nm比色,酸化异丙醇调零点。

注意:MTT法只能测定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不能测定细胞数。

第五节 细胞的分裂指数

一、原理: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分裂繁殖的能力,可用分裂指数来表示。它与生长曲线有一定的,如随着分裂指数的不断提高,细胞也就进入了指数生长期。分裂指数指细胞群体中分裂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它是测定细胞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不同实验研究选择细胞的重要依据。

二、仪器、用品与试剂

1、仪器与用品:CO2培养箱、普通显微镜、细胞培养血、盖玻片、吸管

2、试剂:培养液、胰酶、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 

三、操作步骤

1、消化细胞,将细胞悬液接至内含盖玻片的培养皿中。

2、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使细胞长在盖片上。

3、取出盖片,按下列顺序操作:

PBS漂洗3分钟→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中固定30分钟→Giemsa液染色10分钟→自来水冲洗。

4、盖片晾干后反扣在载玻片上,镜检。

5、计算:

分裂指数=分裂细胞数/总细胞数×100%

四、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要轻,以免使盖片上的细胞脱落。

第六节 细胞周期的测定

一、原理:细胞周期指细胞一个世代所经历的时间。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一个周期。细胞周期反应了细胞增殖速度。

单个细胞的周期测定可采用缩时摄影的方法,但它不能代表细胞群体的周期,故现多采用其他方法测群体周期。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这里介绍一种利用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

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加入培养基后,可做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经过两个细胞周期后,细胞中两条单链均含BrdU的DNA将占l/2,反映在染色体上应表现为一条单体浅染。如经历了三个周期,则染色体中约一半为两条单体均浅染,另一半为一深一浅。细胞如果仅经历了一个周期,则两条单体均深染。计分裂相中各期比例,就可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二、仪器、用品与试剂

1、仪器、用品:同常规细胞培养

2、试剂:BrdU(1.0mg/ml),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秋水仙素,2×SSC液

三、操作步骤

1、细胞生长至指数期时,向培养液中加入BrdU,使zui终浓度为10μg/ml。

2、44小时加秋水仙素,使每ml中含0.1μg。

3、48小时后常规消化细胞至离心管中,注意培养上清的漂浮细胞也要收集到离心管中。

4、常规染色体制片(见第三部分:染色体技术)。

5、染色体玻片置56℃水浴锅盖上,铺上2×SSC 液,距紫外灯管6cm处紫外照射30分钟。

6、弃去2×SSC液,流水冲洗。

7、Giemsa液染色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

8、镜检100个分裂相,计*、二、三、四细胞期分裂指数。

9、计算:

细胞周期(Tc)=48/{(M1+2M2+3M3+4M4)/100}(小时) 

第七节 培养物的污染及防止

按现代的观念,凡是混入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产生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该视为污染。根据这一概念,组织培养污染物应包括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化学物质(影响细胞生存、非细胞所需的化学成分)、细胞(非同种的其他细胞)。其中一微生物zui为多见。另外,随着使用细胞种类增多,不同细胞交叉污染,尤其是Hela细胞的污染也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细胞不纯。

一、污染途径 污染物,特别是微生物常通过下列途径进入培养体系,造成污染

1、空气:空气是微生物及尘埃颗粒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流动性大,如果培养操作场地于外界隔离不严格或消毒不充分,外界不洁空气很容易进入造成污染。因此,培养设施不能设在通风场所。无菌操作应在净化台内进行,工作时要带口罩,以免因讲话、咳嗽等使外界污染进入操作面,造成污染。

2、器材:各种培养器皿、器械消毒不*和洗刷不干净导致污染,另外需要对培养箱进行定期消毒,防止形成污染

3、操作:实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技术不熟练,使用污染的器皿或封瓶不严等,都可以造成污染。培养两种细胞以上时,操作不规范,交叉使用吸管或培养液、瓶等有可能导致细胞交叉污染。

4、血清:有些血清在生产时就已经被支原体或病毒等污染,变成了污染。

5、组织样本:原代培养的污染多数来源于组织样本;取材时碘酒消毒后脱碘不*,可造成碘混入组织,细胞或培养液中,影响细胞细胞生长。

二、污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的检测

由于体外培养细胞自身没有抵抗污染的能力,而且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抗污染能力有限,因而培养细胞一旦发生污染多数将无法挽回。细胞污染早期或污染程度较轻时,如果能及时去除污染物,部分细胞有可能恢复、但是当污染物持续存在培养环境中,轻者细胞生长缓慢,分类象减少,细胞变得粗糙,轮廓增强细胞浆出现颗粒、污染较严重,细胞增值停止,分裂象消失,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堆积物,细胞变圆、脱壁。

(一)细菌污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大肠杆菌、假单孢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污染初期由于培养体系的抗生素作用, 其繁殖处于抑制状态,细胞生长不受明显影响,污染情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易判断。怀疑培养细胞有细菌污染时,取10ml细胞悬液离心1000转5分钟,沉淀中加入无抗生素培养液2ml,将细胞放培养箱培养。

如果培养无真的细菌污染,24小时内可以获得阳性结果。当污染的细菌量比较大或者细菌增殖到一定基数时,大约每20分钟一代,会使培养系统中很快产生大量细菌,后者不仅可以消耗培养系统中的养分,还能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几个小时后,增殖的细菌就可以导致培养液外观浑浊,肉眼就可以判断。细菌污染大多数可以改变培养液pH,使培养液变浑浊、变色。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满视野都是点状的细菌颗粒,原来的清晰培养背景变得模糊,大量的细菌甚至可以覆盖细胞,对细胞的生存构成威胁。用青霉素、链霉素可以预防细菌污染有效。

(二)真菌污染对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微生物污染中以真菌zui多,真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污染后易于发现,大多呈白色或浅黄色小点漂浮于培养液表面,肉眼可见;有的散在生长,镜下可见呈丝状、管状、树枝状,纵横交错穿行于细胞之间。念珠菌和酵母菌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生长。真菌生长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抑制细胞生长、产生有毒物质杀死细胞。抗真菌制剂对预防和排除真菌污染有效。

(三)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细胞培养(特别是传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是个世界性问题,是细胞培养zui常见的、干扰试验结果的一种污染。但由于不易被察觉,有些污染的细胞仍在被应用。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种:口腔支原体(M.orale)、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和莱氏无胆甾原体(A.laidlawii),为牛源性。以上是zui常见的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菌群,但能够污染细胞的支原体种类是很多的,国外调查证明,大约有二十多种支原体能污染细胞,有的细胞株可以同时污染两种以上的支原体。据查,目前各实验室使用的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约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

污染来源包括工作环境污染、操作者本身污染(一些支原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培养基污染、污染支原体的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实验器材带来的污染和用来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支原体污染后,因为它们不会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手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等。

细胞培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支原体的污染:

控制环境污染;

严格实验操作;

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

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特别是重要的细胞株,有必要清除支原体,常用方法有抗生素处理、抗血清处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补体联合处理。支原体zui突出的结构特征是没有细胞壁,一般来讲,对作用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不敏感;对多粘菌素(polymycin)、利福平、磺胺药物普遍耐药。对支原体zui有抑制活性及常用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抗生素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一些氟喹诺酮;其他类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小抑制作用,所以常不用来作为支原体感染的化学治疗剂。 

(四)细胞交叉污染对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细胞培养中,细胞间交叉污染并不罕见,多是由于在培养中操作时各种细胞同时进行,混杂使用器皿和液体所致,这种污染能使细胞的生长特性、形态特征等发生变化,有些变化较轻、不易察觉,有些可能由于污染的细胞具有生长优势zui终压过原来细胞而导致细胞的生长抑制,zui终死亡。常用观察细胞形态学、分析生长特性和核型、检测细胞的标记物等方法检测交叉污染的细胞。

三、污染的预防:防止污染,预防是关键,预防措施应该贯穿整个细胞培养的始终。

1、器皿准备中的预防: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应该严格消毒,做到真正洁净;应该无菌的物品,要做到消毒严格、真正无菌;器皿的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谨防污染。

2、开始操作前的预防:应当按厂家规定,定期清洗或更换超净台的空气滤网,请专职人员定期检查超净台的空气净化标准;检查培养皿是否有消毒标志,有条件得实验室可以使用一次性用品;检查新配置的培养液,确认无菌方可使用;操作前提前半小时启动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操作应戴口罩,消毒双手。

3、操作过程中的预防;主要包括:超净台内放置的所有培养瓶瓶口不能与风向相逆,不允许用手触及器皿的无菌部分,如瓶口和瓶塞内侧;在安装吸管冒、开启或封闭瓶口操作时要经过酒精灯烧灼,并在火焰附件工作;吸取培养液、细胞悬液等液体时,应专管,防止污染扩大或造成培养物的交叉污染;使用培养液前,不易较早开启瓶口;开瓶后的培养瓶应保持斜位,避免直立;不再使用的培养液应立即封口;培养的细胞在处理之前不要过早的暴露空气中;操作时不要交谈、咳嗽,以防唾沫和呼出气流引发污染;操作完毕后应将工作台面整理好,并消毒擦拭工作面,关闭超净台。

4、其他预防:及早冻存培养物;重要的细胞株传代工作应有两个人独立进行;购入的未灭活血清应采取56度水浴灭活30分钟使血清的补体和支原体灭活;为了避免诱导抗药细菌,应定期更换培养系统的抗生素,或尽可能不用抗生素;对新购入的细胞株应加强观察,防止外来的污染源;定期消毒培养箱。

四、污染的排除:培养的细胞一旦污染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其他细胞。通常选高压灭菌被污染的细胞,然后弃掉。如果有价值的细胞被污染,并且污染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及时排除污染物,挽救细胞恢复正常。常用的排除微生物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排除法:抗生素是细胞培养中杀灭细菌的主要手段。各种抗生素性质不同,对微生物作用也不同,联合应用比单用效果好,预防性应用比污染后应用好;如果发生微生物污染后再使用抗生素,常难以*。有的抗生素对细菌仅有抑制作用,无杀灭效应。反复使用抗生素还能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且对细胞本身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人主张尽量不用抗生素处理,当然,一些有价值的细胞被污染后,仍需要用抗生素挽救,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5-10倍于常用量的冲击法,加入高浓度抗生素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入常规的培养液,有时可以奏效。

2、加温除菌:根据支原体耐热性能差的特点。有人将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置于41度中作用5-10小时(zui长可以达18小时)杀灭支原体。但是41度对细胞本身应有较大影响,故在处理前,应*行预试验,确定zui大限度杀伤支原体而对细胞影响较小的处理时间。

3、动物体内接种:受微生物污染的肿瘤细胞可以接种到同种动物皮下或腹腔,借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消灭掉微生物,肿瘤细胞却能在体内生长,待一定时间,从体内取出再进行培养繁殖。

4、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在良好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巨噬细胞可以存活7-10天,并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支持其他细胞的科隆生长。与体内情况相似,巨噬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仍然可以吞噬微生物并将其消化。利用96孔板将极少培养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在高度稀释培养细胞、极大地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地同时,更有效地发挥巨噬细胞清除污染地效能。本方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